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,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,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。”
在党的领导下,江苏文艺事业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便焕发新生,省文联的成立与壮大,推动涌现出众多名家大师和标志性作品,热情歌颂新社会,深刻反映时代变迁。进入新时代,文联概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、跟党走,心系“国之大者”,紧贴中心服务大局,奋力担负新的文化使命,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文艺力量。
9月22日,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将迎来五年一次的会员代表大会,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会和主席团。站在这个节点回望,过去五年,江苏戏剧仿佛完成了一场精彩的“承”与“传”。它不仅让传统剧种在新时代舞台上大放异彩,更让“戏剧苏军”的队伍愈发枝繁叶茂、生机勃勃。
戏以载道,时代旋律里的江苏声音
五年来,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按照省委文化强省建设部署,以一场场精湛演出唱响时代主旋律。从庆祝建党百年到迎接党的二十大,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,江苏戏剧人从未缺席。
“新时代颂”江苏省第四届“戏剧小戏小品”展演汇报典礼
“踔厉新征程”江苏省第五届戏剧小戏小品展演汇报典礼
省剧协创新推出江苏省戏剧小戏小品主题展演,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关键节点,策划“百炼成钢”“新时代颂”“踔厉新征程”“康庄之歌”等一系列主题演出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讲述熠熠生辉的新时代故事。这些作品源于生活、扎根人民,五年来共收到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专业院团、艺术院校及戏剧爱好者报送的500余部作品,最终200多部小戏小品和10部小剧场作品荣登舞台,其中多部已成为广受迎的保留剧目。
江苏省文艺大奖·第十届戏剧奖颁奖晚会
江苏省文艺大奖·第十一届戏剧奖颁奖晚会
江苏省文艺大奖·戏剧奖历经第十届、第十一届的精心打磨,共吸引700个节目参评,最终评选出72个奖项,极大激发了江苏青年戏剧人才的创作热情。通过成功举办名家展演专场,如在沪为“紫金文化奖章”获得者李奕洁举办原创京剧现代戏《青衣》专场展演及研讨会,在京为罗周举办“江苏文艺名家晋京——罗周编剧作品展演”及专题研讨会,显著扩大了江苏戏剧领军人物的全国影响力。两届“紫金文化艺术节”期间,“艺动青春”江苏优秀青年扬剧、淮剧人才专场演出,集中展示了江苏地方剧种青年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。这些精彩的舞台呈现与深度研讨,为“文艺苏军”走向更广阔天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江苏文艺名家晋京——罗周编剧作品展演
江苏文艺名家晋京——罗周编剧作品研讨会
尤为引人瞩目的是,江苏戏剧在此期间屡获国家级大奖:常州市锡剧团原创大型锡剧《烛光在前》荣获第十七届全国“文华大奖”;扬州市扬剧研究所《郑板桥》斩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省剧协报送的昆剧《梅兰芳·当年梅郎》、扬剧《郑板桥》、昆剧《世说新语》分别入选第十七至十九届中国戏剧节“优秀剧目”;话剧《星图》等3部作品入围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;黄梅戏《假戏真做》入选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“优秀剧目”……一批批精品力作在全国舞台持续擦亮江苏文化品牌。
戏以育人,薪火相传中的戏剧苏军
优秀的戏剧靠人才演绎,杰出的演员需体系传承。这五年,江苏戏剧界最令人欣慰的,不仅是舞台佳作频出,更是人才梯队日益完善。
李晓旭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
施夏明荣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
中国戏剧最高荣誉“梅花奖”在这五年中两度花落江苏——省剧协推荐的南京市越剧团青年演员李晓旭凭借《凤凰台》、省昆剧院青年演员施夏明凭借《瞿秋白》,相继摘得第30届、第31届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,成为江苏戏剧新标杆。剧作家罗周以昆曲《梅兰芳·当年梅郎》三获曹禺剧本奖,创下纪录。省剧协第七届主席团与理事会成员亦屡获殊荣:李政成荣膺“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”称号;单雯获共青团中央、全国青联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;5人获文化和旅游部“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”称号;2人荣获第四届“紫金文化奖章”……一份份成绩单,彰显了“戏剧苏军”的强大实力。
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“戏曲专业教师研修班”
人才辈出的背后,是一套科学完善的传承体系。两轮“名师带徒”计划促成29对师徒结对传艺,58位青年戏剧人才通过“代代芳华”“风华正茂”等专场演出脱颖而出;连续五年举办全省戏剧主创人员培训班,为编剧、导演、作曲等领域储备200余名后备力量;为期30天的江苏戏曲专业教师研修班,为戏曲教育长远发展筑牢根基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江苏高度重视稀有剧种保护,淮海戏、丹剧、通剧等亮相首届“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”。省剧协积极吸纳稀有剧种、濒危剧种人才参与培训,加大对民营剧团、独立戏剧人等新文艺群体的扶持,真正做到“百花齐放、一个不少”。
第29届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”活动江苏选拔现场展演
尤为振奋的是,江苏戏曲幼苗茁壮成长。“小梅花”授花典礼每年隆重举行,“梅花奖”得主亲自为孩子们授花、同台演出。2020年至今,江苏少儿在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”中累计斩获80余朵“小梅花”。这一张张稚嫩面孔,正是江苏戏剧未来的希望。
此外,江苏还有8人新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11人在第31至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中获奖,5人入选“艺苑撷英”全国优秀青年戏曲人才展演。这一切表明,江苏戏剧不仅精品迭出,更人才济济,未来充满希望。
戏以惠民,扎根人民间的艺术之花
好戏不应止于剧场,更要走进百姓生活。这五年,江苏戏剧最温暖的变化,是艺术家们主动走下舞台,将精彩演出送至社区、乡村和百姓家门口。
“梅花奖”得主率先垂范,担任“文艺志愿者”。“我们的中国梦”——文化进万家、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“国色添香”梅花奖艺术家惠民演出等活动常态化开展,让群众无需购票即可欣赏名家表演,真正实现“好戏人人看,艺术进万家”。
线下演出如火如荼,线上传播同样精彩。省剧协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渠道,多项展演比赛活动开通线上直播,观众只需轻点手机,即可同步观赏精彩演出,戏剧观众群体日益扩大、结构更趋年轻。
江苏还联合上海、浙江、安徽共同打造“长三角戏剧联盟”,推出小戏小品创作征集、首届长三角戏剧发展联盟小戏小品展演、“徽风皖韵 剧荟江南”深扎暨展演等特色活动。地域联动不仅盘活戏剧资源,更让群众欣赏到不同风格的优秀剧目。
归根结底,戏剧的生命在舞台,更在人民。这五年,江苏戏剧人通过一次次惠民演出、一场场线上直播、一个个跨省合作,让戏剧从艺术殿堂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人民生活中有温度、有笑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五年耕耘,硕果盈枝。江苏戏剧以一台台精品佳作、一批批优秀人才、一次次惠民实践,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。换届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期待焕新出发的江苏剧协继续带领“戏剧苏军”,扎根这片戏韵悠长的沃土,为人民奉献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时代佳作。
未来的江苏舞台,必将好戏连台,弦歌不辍。